9月26日,延边大学法学院向档案馆捐赠珍贵口述史料,丰富了馆藏资源。
这批口述史料中《延边大学法学院人物传记——金相镇的访谈》极为珍贵。访谈中金相镇回忆了自己的工作经历,1956年东北人民大学(现吉林大学)法律系毕业后,金相镇被分配到哈尔滨医科大学政治部任职,1957年调入延边大学政治系任教,从此便与延边大学结下不解之缘。

访谈中的金相镇
金相镇讲述了创办法学专业的故事。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全面开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金相镇向时任校长朴灿奎反映学校专业设置和课程安排等问题,经学校研究,决定在政治系低年级开设“法学概论”课程;1983年,为做好政治系专业调整,金相镇亲自对延边地区有关部门调查研究后发现,延边地区经济管理与法律等方面的专门人才奇缺,当时在公、检、法、司等部门工作的正规政法大学毕业生占比不到8%。调研后,金相镇提出应在政治专业的高年级分设经济与法律两个选修班,分别选修各自的主要专业课程。从1985年开始学校为全州公、检、法、司等部门工作人员举办了两年制的法律干修班和经济干修班;1985年,金相镇看到创办法律专业和经济管理专业的条件日臻成熟,遂向校领导提交设立法律与经济管理专业的申请报告,并亲自到省教育厅和教育部说明创办的必要性,终于在1986年4月25日获得教育部批准,正式设立法律与经济管理两个专业,政治系更名为经济法律系。自1986年-1989年,经济法律系两个专业得到长足发展,1989年3月,经省教委批准,原经济法律系正式分立为法律系与经济系。
在谈及最难忘的事情时金相镇谈到,1965年8月,金相镇被派往北京参加编写全国通用民族理论问题与民族政策教材的工作,10月10日,金相镇和其他参编人员,同来京参加建国十六周年庆祝活动的少数民族参观团,少数民族青年学习参观团一起,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了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的亲切接见,这次接见,使金相镇受到了极大的鼓舞,更加坚定了将毕生精力奉献给党和国家教育事业的信念与决心。

金相镇受到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接见的合影
学校档案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全校师生的参与和帮助,希望更多延大人能关注档案工作,为学校档案工作的发展贡献力量。档案馆将继续努力,发挥档案资源优势,为全校师生提供更好的服务。
一审:孙枫 二审:金昌海 三审:严钟硕
延伸阅读:金相镇1931年出生于延吉市依兰镇一个农民家庭,童年和少年时期成长在延吉市八道村,年少时生活条件极其艰苦,但金相镇却从未放弃过他的求学之路,正是这段充满坎坷与磨砺的漫漫求学路,反而为他的风雨中锤炼出坚韧品质与不屈精神。1957年8月,金相镇调入延边大学政治系任教,先后任教研室主任、政治系副主任和主任、经济法律系主任、宪法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校职称评定委员会委员等职务。1988年12月晋升为教授。先后讲述过“法律基础理论”“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中共党史”“法学概论”“中国宪法”“外国宪法”“马列主义法学经典”等课程。主要著作有《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法学概论》《社会生活与法律》《行政法知识讲座》《法律知识手册》等。国内外刊物发表的主要论文有《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浅谈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关于少数民族地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若干问题的探讨》《民族区域自治法是民族地区繁荣昌盛法》等。1992年6月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