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收集延边大学历史档案资源,留存延大故事,激励后辈不忘初心使命,传承延大精神,5月30日,延边大学档案馆馆长朴雨龙带队前往朝阳川镇三成村专访期颐之年的延边大学农学院退休教师金洙哲教授,继续开展“听延大故事,传延大精神”口述档案访谈采集系列活动。
金洙哲佩戴着中国共产党党员徽章,激动地站起来与档案馆工作人员一一握手。当档案馆工作人员把近期收集到的1957年新华社刊载金洙哲老师事迹史料交到他手中时,老人家深受感动,连声说:“没想到我的资料新华社也有存档,真是辛苦你们了。”
金洙哲首先谈到了青年时期的故事。延吉太阳沟民主大同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群众组织,青年金洙哲是该同盟的青年委员,年轻时他就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引导中国走向光明。在中国共产党的关怀下,延边大学应运而生。金洙哲强调他取得的荣誉和成果离不开党的关怀和延边大学这个大环境的熏陶和培养,也离不开身边师生的支持和帮助,他对党、对延边大学充满了感恩之情。
讲到自己如何与植物结下不解之缘时,他说:“我唯一的兴趣是研究植物。”少年时期,金洙哲便能辨认樱草、马先蒿、乌拉草等上百种植物,上大学后更是如饥似渴学习植物知识。多年来最难忘的就是发现新植物的快乐,看见一株从未见过的植物会让他欣喜若狂,他更享受在采集后给新植物命名的乐趣,许多不知名的植物都是由他为它们取名字的。他经常背上采集桶,进入深山老林,寻找各种各样的植物。金洙哲不仅喜欢收集植物标本,还擅长绘制标本。他多年来共收集了25000多份野生植物标本和2650多种真菌植物标本。金洙哲特别喜欢收集蘑菇标本也最擅长画蘑菇标本。他拍了珍贵蘑菇标本1000余张,手绘了上百张栩栩如生的蘑菇彩色原型图,他希望这些资料能对后辈有所帮助。
金洙哲精通多门外语。他讲述了自己学习外语的方法和经验。植物分类需要细分很多植物,要掌握英语、拉丁语、俄语、日语等多个国家的语言,金洙哲为了学好外语,无论是在晨曦初照的黎明,夕阳西下的黄昏,还是在上下班路上,采集植物的途中,都会携带单词和语法卡,利用碎片时间持续不断学习外语,最终在国际学术会议上能用多种语言发表学术论文。
金洙哲向学校捐赠了他出版的图书和刊发的论文资料目录。当问起可否给后辈学者提一些科研工作上的建议时,金洙哲说:“不能只靠书本,一定要走出办公室,到山上去,到田野中去。理论和实践要结合,做我们这个专业,某种意义上,实践比理论更重要。书本上画的是特定时刻的现象,而在大自然中我们能看到不同土壤、不同温度、不同环境下的不同现象。师生要把学问做在大地上。”
一审:孙枫 二审:金昌海 三审:朴雨龙

金洙哲教授向档案馆赠送其出版作品目录

金洙哲教授查看秧苗长势
延伸阅读:金洙哲出生于1925年4月,1949年作为延边农学院第一批学生,毕业后留在农学院生物教研室,直到1987年退休为止,一直致力于植物学、果树分类学、树木学、农学等科目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金洙哲通过不懈的自我鞭策和勤奋学习,成为了一名杰出的教育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受到学校和社会的爱戴和尊敬,主要论著包括《延边中草药》《长白山野生经济植物彩色图片》《长白山东北坡经济植物志》等。其撰写出版的《吉林省植物志》,是记载吉林省野生植物种类最多、最齐全的文献资料,填补了吉林省植物学发展上的空白。多年来,他踏查长白山30多次,还对内蒙古、东北三省、陕、晋、海南等省的50多个山峰和山区、林区、草地进行了考察,他至今共收集了25 000多份野生植物标本和2650份大型真菌标本,拍摄出1000余张珍贵标本照片,为国家北方的医药业、农业、经济植物资源的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和科研依据。金洙哲大半生在延边大学这片热土上度过,在延边大学的这几十年,他始终在与草木打交道。可以说,延边大学和草木构筑了他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