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上午,档案馆邀请学校党委宣传部在档案馆会议室联合举行郑凤霞教授著作捐赠仪式,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教师工作部部长陈艳玲,档案馆馆长朴雨龙,延边大学原校报主编郑凤霞以及宣传部、档案馆相关人员出席仪式。

仪式现场
仪式上,郑凤霞与朴雨龙签订捐赠协议书,朴雨龙代表档案馆接受捐赠,并为郑凤霞颁发捐赠证书。本次郑凤霞共捐赠自己撰写的作品32部。

讲座现场
仪式结束后,档案馆邀请郑凤霞教授给全体人员作《“永远的延大人”——郑凤霞教授讲延大故事》讲座。郑凤霞回忆了自己工作50年、办报40年、担任主编20年期间编辑发行几百期校报、创建学生记者协会、完成长篇通讯《美丽夕阳红 情系学子铸忠诚》《历史的足音——延边大学校报50年新闻集锦》的事迹,以及如何使自己具备坚定的政治责任感,扎实的新闻理论基础,较强的编辑能力和写作能力,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故事。

陈艳玲为郑凤霞敬献鲜花
陈艳玲发言,她亲切地称郑凤霞为“郑妈妈”,高度评价郑凤霞是学校历史足迹的记录者、时代新人的引领者、延大精神的传承者、服务学校高质量发展的践行者。她用“一人一事一史”和“方寸之间、星河天地”来赞扬郑凤霞用笔触记录了学校的历史脉络和发展历程。捐赠的作品不仅能为后来的师生学习和研究学校历史提供参考和帮助,还将激励更多“延大人”传承和发扬延大精神,书写属于延边大学的精神篇章。
朴雨龙作总结发言,他对郑凤霞为档案馆捐赠著作表示衷心感谢,并表示档案馆将继续坚守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职责使命,扎实推动档案事业创新发展,更好发挥存史资政育人作用,为实现延边大学“十四五”时期的总体目标贡献档案力量。

与会者合影留念
(延伸阅读:郑凤霞出生于1953年,1974年被分配到原延边医学院,从1984年起一直从事校报编辑工作,2013年退休,返聘至今。工作期间郑凤霞采写人物通讯160余篇,撰写各类书籍17部,多篇文章获全国、省高校校报协会一、二、三等奖,部分文章刊登在《光明日报》《健康报》《中国教育报》等10余家报纸上。正如郑凤霞所言:“我视校报如生命,把工作当作毕生的事业,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守中,书写了一份拼搏进取的人生答卷”。正是因为这份拼搏、这份坚守、这份热爱,郑凤霞经常加班加点,身兼数职,集采访、写作、编辑、校对、发行、通联等工作于一身。郑凤霞的每一篇文章、每一本书籍,都见证了延边大学的发展和壮大。郑凤霞作为“永远的延大人”,她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正是延大精神的具体体现。)